我知道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愛看書,而且不要說一本書,光是一篇長文都沒辦法靜下心來專注看完。
猜想之前邀請大家共讀的《失控的焦慮世代》,有買來或借來閱讀的人應該寥寥無幾。當然我能理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社會科學和教育這種偏硬的書單有興趣。
雖然會選擇看這本書的你,在我看來就像導師之間流傳的笑話:「會來家長日的家長,通常是不需要來的。」但對於自己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以及目前研究生的身份,非常感佩作者Johnathan Haidt,在關注兒少受到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所造成的心理疾病及種種影響,所付出的行動力,因而想透過簡單的方式節錄與分享此書「簡短而怵目驚心」的內容。
《失控的焦慮世代》絕對不是一個研究者無的放矢、為了提高購買率而刻意製造家長焦慮的一本書。所有自二○一○年代以來,有關青少年憂鬱症、自殺率,或因其他心理疾病就醫的現象,都有數據以及相關性的研究支持,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正是造成”全世界”青少年心理健康崩潰的主因。
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份龐大研究,光是佔了一百頁的文獻及註釋,就可看出作者對於推論的嚴謹態度。我想,至少在其他更有力的證據出現之前,智慧型手機和社媒公司所帶來的惡,暫且都難以被推翻。
在看了各樣不同學生和家庭之後,我認為一個始終處於社會底層的家庭或個人,絕大部分原因在於認知。這裡所說的底層,不僅僅是底層的年薪收入和資產,更包括了面對事情的負面想法。因此,改善你的認知才有機會讓自己在痛苦的短暫人生中活得更好。不必大富大貴,但至少在順逆境中,皆能泰然、安然。不必成為什麼偉大的教育家,但至少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哪些好與壞的事情,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孩子遠離危害。
未來的幾天,將會陸續將此書的重要內容節錄後分享上來。因為沒有重製或拿來營利,且屬教育分享範疇,所以不會有法律問題。
只是單純地,多麼希望你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