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人的一生,不過就是荒誕劇裡的一個丑角。寧可它是一齣劇碼,讓它在虛幻當中度過,因為現實總是太殘酷;寧可當個丑角,從旁人嗤笑的嘴角掠過,因為這是丑角可以不負責任的特權。
人心虛實之間的揣測是困難痛苦的,而對個人來說,更痛苦的莫過於證明自身價值以及尋找自我存在的過程,然而Birdman很「盡責」地在兩個小時的時間中以緊湊的劇情將這些痛苦結合在一起,配樂不時以鈸和怪誕的爵士鼓節奏透出一分不安的情緒給觀眾。
第一分不安是人心的虛實。人心虛實在於隱藏與揭露,因為我們多少都對身旁的人藏有秘密,即便是至親至愛好像都有一些不能說的什麼在關係間打轉,正因如此,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站在我們眼前滔滔不絕的這位,同時在揭露自己但也同時隱藏了一點深沉的自我。然而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都有堅強的勇氣承受所有的真實?虛幻太美好,目不暇給地讓我們誤以為那就是真實的美好世界。聽著別人虛幌的話語還在腦海中編排成詩,以為那是真;對自己追逐著世俗物質榮華的行為給予讚賞,以為那是永恆的價值;對人事物衝擊所造成的心裡不快眼不見為淨,以為這是種高尚的逃避。最終,我們願意相信謊言的真實性,而把真正的實話實說以沉默帶過。
「所以,你說的這些話是真的吧?」我默默在心裡咕噥著。
「這裡沒有攝影機,你可以不用演戲。」看到眼裡的一點虛假,想說出這句但還是吞了下去,因為我害怕保有自我尊嚴這樣薄得透光的權利會消失殆盡。
第二分不安是存在的真實與否。許多人的自我放大並不代表他真的了解自己存在的真實性,當自我放大的能力不見了,是否還能感受到自己為何存在於此時此刻?自己從何而來無論對有無信仰的人來說都是個大難題,對各宗教的信徒來說反而更難,因為他還得先探尋神的存在是否真實。以一個非哲學專業的角度體悟存在真實性的問題,我認為存在的真實恰好就是1+1=2這樣簡單的問題與結論,但要形成這樣的式子卻是歷經了很久的數的形成、公設的建立;存在的真實即是如此-一個人在與外界人事物的許多接觸與互動後所產生的問題思考,在生命中認識映入眼簾的萬花世界,認識他人(或者認識屬於自己信仰的神)同時也瞭解自己。透過相互關係的動態互動,進而思考與真正地看見在這一分這一秒的自己,如同片中的每個角色在與他人的一番對話以及交互安慰或互揭傷疤當中,以欣然、悻悻然或者沉重的方式找到自己。
Riggan在劇場上的最後一幕演得傳神而哲思,句句抓著存在主義打。這時的他已被存在這件事給消磨殆盡,他失望地說:「我不存在。」接著說:「我甚至不在這。」這是失望的語句卻同時是一種頓悟,頓悟一個人的存在不過是「現在的存在」,這一秒的他不會是前一秒的他,也不等於下一秒的他。Riggan理解舞臺上的自己是虛假不存在的,這角色不該屬於自己,這段時日的所做所想根本就是一堆自身所容不下的廢物。這樣的自己太不真誠,甚至假地令人厭惡,於是他痛悔地將真槍實彈向自己射去。
人生到這步田地,即使我們已經透過各種方式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我們又要如何去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也就是,找到讓自己繼續存在繼續活下去的動力。
「To call myself beloved, to feel myself beloved on the earth. --Raymond Carver, Late Fregment
稱自己為摯愛,並能在世上感到被愛。--雷蒙德.卡佛《遲來的碎片》」
這是電影一開始的引言,帶出Birdman所要討論與表達的核心概念。愛的定義在這裡可能太過廣泛,討論起來恐怕失焦;觀完此片後,我想導演編劇所要表達的就是一種「重視」-一個落寞演員的重視、一個渴望被理解女兒的重視、一個劇評家用文字買讀者的重視、一個舞臺上舞臺下裡外不是人的重視。由於人的缺陷不完美,導致很多事物都呈現著一體的兩面,包括「重視」(或者愛)這件事,所以Raymond才用了Beloved而不是Love。演員需要被舞臺掌聲包圍、女兒需要被親愛關懷包圍、劇評家需要被自身的說話分量包圍,然而當片中的這些角色或你我生命中所扮演的都被抽離時,單單身為「我自己」的存在意義又是什麼?我們確實都需要愛別人與感受被愛、重視他人與受重視,但若除去了這些所有一體兩面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我自己」為何得以真實存在?又為何「我自己」得繼續真實存在下去?
幸好電影不是結束在Riggan自殺死亡,反而讓他看起來沒有觀眾想像中那樣重傷而且還活了下來。此時的Riggan能更輕鬆面對存在意義這件事了,因為他已經從虛幻的存在走到真實的存在。他走向廁所鏡子前,慢慢撕開即將重獲新生臉龐上的紗布,對著鏡子端凝短短的時間,而後走向病床旁的窗戶並打開,雙腳踏在窗軌上且縱身一躍,這一躍或許真如女兒向天空看的動作一般,Riggan是向上躍了,躍出了自己的本質。
「A thing is a thing, not what is said of that thing.
事物的本質,並不因旁人的評論而改變。」
一句貼在Riggan化妝鏡角落的話,提醒了他也提醒著觀眾。
在所有角色當中,特別喜歡Mike,或許是在片中看到與我相似的人生態度,有著鄙傲世事的不屑,卻同時像是無法勝過世上的某個什麼一般,在荒誕劇的舞臺上翻攪著自己的丑角號碼牌。也或許我們都有或多的逃避性格,在隱藏著不想被揭露的情感,像Mike得靠著舞臺和觀眾讓自己勃起一樣,生活中總得靠著其他的外力刺激才能夠驅使自己在封閉的心上劃下一刀。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頭,或少都能夠透過其他角色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我們不必將眼光鎖定在Riggan主角一個人身上,因為追尋存在的過程人人有分,而電影令人驚嘆的地方就在於每個角色都插上每個觀眾生命中的一角,那些自命不凡、妄自菲薄、茫然若失的樣態神情與行為,都在我們這偌大的荒誕舞臺一一上演。
留言列表